人類發展指數:如何超越GDP,衡量國家真正進步?

## 什麼是人類發展指數 (HDI)?— 定義、歷史與重要性

人類發展指數是一個全面的統計指標,它超越了傳統經濟數據如國內生產總值的限制,轉而從人的角度評估國家的進步。這項指標由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於1990年推出,成為年度人類發展報告的關鍵部分。其理念源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蒂亞·森的能力方法,以及巴基斯坦經濟學家馬赫布布·烏爾·哈克的創新貢獻。他們主張,國家的真正進展應聚焦於擴大民眾的選擇和機會,而非僅累積財富。透過量化健康、教育和生活水準等基本要素,人類發展指數將這些因素融合成一個簡單卻有力的分數,幫助我們更深入理解社會福祉。

人類發展指數概念插圖:多元人群平衡健康、教育與收入元素,背景世界地圖強調超越經濟指標的發展衡量

### 為何需要HDI?— 衡量人類福祉的多元視角

過去,評估國家發展多依賴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總收入等經濟數據。這些數字雖然顯示了經濟活力,卻忽略了民眾的實際生活品質、教育機會、健康狀態以及社會公平。譬如,一個經濟強勁的國家,若財富高度集中於少數人,大多數居民可能仍掙扎於貧困,這種不均衡無法透過經濟指標顯現。

正因如此,人類發展指數應運而生。它將發展視為多面向的歷程,強調以人為中心的原則,讓人們能追求自己重視的生活方式。透過檢視預期壽命、教育年限和收入水平三大領域,人類發展指數描繪出更平衡的國家圖像,引導決策者從經濟擴張轉向全面福祉的追求。這種轉變不僅補足了舊有指標的不足,還推動全球對可持續進步的反思。

平衡社會城市景觀插圖:人們從事學習、工作與休閒活動,彰顯福祉、教育與健康優先於純經濟產出的發展理念

## 人類發展指數的三大核心構成要素

人類發展指數透過三個基本面向來評估國家的整體進展,每個面向都依據具體數據進行量化,確保指標的公正與全面。這三個要素涵蓋了健康、教育和生活水準,彼此交織,形成一個互補的評估框架。

* **健康長壽的生活:以出生時預期壽命指數衡量**
這一面向捕捉了國民的健康水準與壽命預期。出生時預期壽命代表新生兒預計可活的平均年數,較高的數值往往顯示醫療服務、衛生環境和營養保障的優異表現。它不僅關切壽命長度,更奠定生命品質的基礎,因為穩定的健康是其他目標實現的先決條件。例如,許多先進國家透過預防醫學和公共政策,顯著延長了國民壽命。

* **知識獲取:以預期受教育年限指數與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數衡量**
教育作為發展的根本力量,賦予人們技能與潛力。這個面向結合兩個指標來評估:
* **預期受教育年限指數**:估計兒童從入學起預計接受的年數,顯示教育系統對年輕世代的承諾與機會平等。
* **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數**:針對25歲以上成人計算實際教育年數,反映歷史政策的效果與成人素養水平。
兩者合起來,勾勒出國家在教育資源分配與成果上的全貌,強調持續學習對個人與社會的長期益處。

* **適足的生活水準:以國民總收入對數值衡量**
儘管人類發展指數避免過度依賴經濟數據,但收入仍是實現福祉的關鍵支柱。此面向使用國民總收入的對數形式,評估居民的購買力與資源獲取能力。對數運算體現了收入邊際效用的遞減:從貧窮到中等的躍升對生活影響深遠,而高收入的額外增長則相對有限。這確保經濟成果能真正轉化為廣泛的物質保障,如住房與服務。

這些要素環環相扣,共同建構出人類發展的完整圖像,讓我們看到國家進步的平衡程度。

人類發展三大支柱互聯插圖:健康、教育與生活水準象徵心臟、書籍與房屋,數值尺度展示綜合國進展衡量

## HDI如何計算?— 深入解析公式與方法

計算人類發展指數涉及多個步驟,將健康、教育和收入等不同類型的數據標準化後合併成單一分數。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在人類發展報告中詳述此過程,並不時優化以提升準確度。

**計算步驟概覽:**

1. **設定目標值與最大/最小值:**
為實現跨國與跨時期的比較,每項數據需標準化。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為各指標定義固定上限(理想狀態)與下限(最低門檻)。
* **出生時預期壽命**:下限20歲,上限85歲。
* **預期受教育年限**:下限0年,上限18年。
* **平均受教育年限**:下限0年,上限15年。
* **國民總收入人均(購買力平價美元)**:下限100美元,上限75,000美元。

2. **計算各維度指數:**
原始數據轉換為0至1間的分數,使用標準公式:

$$ \text{維度指數} = \frac{\text{實際值} – \text{最小值}}{\text{最大值} – \text{最小值}} $$

* **健康指數:**
$$ \text{健康指數} = \frac{\text{LE} – 20}{85 – 20} $$

* **教育指數:**
先計算兩個子指數,再取幾何平均。
$$ \text{預期受教育年限指數} = \frac{\text{EYS} – 0}{18 – 0} $$
$$ \text{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數} = \frac{\text{MYS} – 0}{15 – 0} $$
$$ \text{教育指數} = \sqrt{\text{預期受教育年限指數} \times \text{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數}} $$

* **收入指數:**
考慮收入效用遞減,使用對數。
$$ \text{收入指數} = \frac{\ln(\text{GNI per capita}) – \ln(100)}{\ln(75000) – \ln(100)} $$

3. **綜合計算最終HDI值:**
三個維度指數的幾何平均即為最終分數:

$$ \text{HDI} = \sqrt[3]{\text{健康指數} \times \text{教育指數} \times \text{收入指數}} $$

幾何平均強調各面向的互補性:單一弱點無法被其他優勢完全彌補,突出平衡發展的重要性。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定期檢討這些參數,確保指標適應全球變化,如近年調整以反映疫情影響。

## 全球人類發展指數排名與最新趨勢 (2022-2024)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的年度人類發展報告是追蹤全球進展的權威來源。2023/2024報告基於2022年數據,顯示疫情、氣候危機與地緣衝突等挑戰導致部分國家倒退,但高發展國家展現韌性。整體人類發展進程緩慢恢復,卻凸顯不平等加劇。

根據 UNDP 2023/2024年人類發展報告,頂尖排名多來自歐洲與北美,如瑞士、挪威、冰島、香港和澳洲。這些地區憑藉優質福利、教育與經濟基礎,提供公民廣泛機會。相對地,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常居末位,受貧困、衝突與資源短缺所困。疫情後復甦不均,發展中國家在健康與教育上的損失更重,全球差距擴大。報告警告,新興危機如氣候變遷可能進一步阻礙進展。

### 人類發展層級分類:高、中、低發展國家

為便於理解,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依分數將國家分為四類:

* **極高人類發展**:分數0.800以上。這些國家經濟發達、服務完善、生活優渥,如瑞士、挪威、德國、美國、香港和新加坡。
* **高人類發展**:0.700至0.799。新興經濟體在此階段快速提升健康、教育與收入。
* **中人類發展**:0.550至0.699。這些國家正改善基礎指標,但貧困與機會不足仍存。
* **低人類發展**:0.549以下。最不發達國家面臨貧困、疾病與治理難題,亟需國際援助。

此分類協助識別援助重點,制定針對性策略。

## 台灣與香港的人類發展指數深度分析

台灣與香港作為亞洲發達經濟體,其人類發展指數表現備受矚目。台灣雖非聯合國成員,但主計總處依官方方法自行計算以供比較;香港則由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獨立納入全球排名。

### 台灣的人類發展指數表現

中央社報導,引用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料,台灣2022年人類發展指數達0.926,若列入全球排名約第21位,屬極高人類發展組。在亞洲僅次新加坡、日本與韓國,彰顯其全面成就。

* **健康長壽**:全民健保確保醫療普惠,預期壽命持續上升,體現公共衛生與科技進步。
* **知識獲取**:義務教育健全、高等資源豐沛,識字率近100%,預期與平均受教育年限均優異,顯示人力投資成效。
* **適足生活水準**:儘管產業轉型挑戰,國民總收入人均維持高位,提供穩定生活保障。

台灣人類發展指數近年穩步上揚,即使全球風雲變幻,仍保高水準。

### 香港的人類發展指數表現

香港2022年人類發展指數為0.956,全球第四,穩居極高人類發展組,長期領先全球。

* **健康長壽**:預期壽命世界頂尖,得益於先進醫療、健康習慣與低犯罪環境。
* **知識獲取**:教育體系中西合璧,普及率高,頂尖大學眾多,受教育年限指標出色。
* **適足生活水準**:金融中心地位帶來高國民總收入人均,創造豐富經濟機會與物質豐裕。

### 比較台灣與香港在HDI上的異同

兩地人類發展指數均達頂尖,反映經濟與社會進步的共通點。但細究構成要素,仍有差異:

* **預期壽命**:香港略勝,可能因城市效率醫療與穩定環境。
* **教育**:兩地水準高,但香港國際化強、台灣注重技職與產業連結。
* **收入**:香港金融優勢使國民總收入人均稍高。

總體上,兩地成功將經濟轉化為福祉,但未來需應對獨特挑戰以持續提升。

### 在地化趨勢解讀:數據背後的社會脈絡與挑戰

檢視台灣與香港的人類發展指數,不只見表面亮點,更需探討社會脈絡與隱憂。

在**台灣**,優異分數下仍有需加強之處:
* **教育投入與成果**:教育經費充裕,但少子化衝擊大學招生,內容需與產業變遷同步;畢業生薪資停滯也引發投資回報疑慮。
* **醫療資源分配與預期壽命**:健保普惠,然城鄉差距、醫護負荷與高齡化增加長期照護需求,維持品質與可及性成關鍵。
* **國民總收入增長對生活水準的影響**:收入上漲中,房價飆升、差距擴大與青年低薪削弱民眾感受,需結構改革確保普惠。

**香港**高排名背後挑戰嚴峻:
* **社會不平等**:貧富懸殊全球之最,高房價與居住擁擠阻礙基層流動,高收入未均沾。
* **人口老化**:類似台灣,醫療與福利壓力增大,勞動力短缺。
* **政治與社會穩定**:近期變動影響人才吸引與自由選擇,可能威脅長期人類發展指數。

數據雖佳,結構性問題需透過包容政策解決,讓進展惠及全民。

## 超越HDI:其他相關發展指標的比較與補充

人類發展指數雖為核心工具,但有其界限。聯合國開發計畫署與國際組織開發補充指標,涵蓋其未及面向,提供更立體視野。

### 不平等調整人類發展指數 (IHDI)

不平等調整人類發展指數延伸人類發展指數,納入健康、教育與收入的分配不均,使用如吉尼係數調整原始分數。若完全平等,則等同人類發展指數;不均嚴重則折損。它揭示高分數下隱藏的差距,例如平均壽命高但階層差異大,強調公平分配的重要性。

### 性別不平等指數 (GII)

性別不平等指數評估性別平等,聚焦生殖健康、賦權與勞動參與。
* **生殖健康**:青少年生育率與孕產婦死亡率。
* **賦權**:女性議會席位與中等以上教育比例。
* **勞動力市場參與**:女性勞動率。
高值表示不平等嚴重,補足人類發展指數對性別議題的盲點,推動平等進展。

### 多維貧困指數 (MPI)

多維貧困指數針對發展中國家,識別多重剝奪人口,涵蓋健康、教育與生活水準十項指標:
* **健康**:營養、兒童死亡。
* **教育**:受教育年限、在學兒童。
* **生活水準**:電力、衛生、飲水、住房、燃料、資產。
若家庭三分之一指標剝奪,即為多維貧困。它超越收入貧困,精準定位問題,尤其在人類發展指數難以捕捉底層困境的地區。

這些指標互補人類發展指數:前者給平均概覽,後者探討分配、性別與貧困深度,共同描繪全面發展圖景。

### HDI在衡量永續發展目標 (SDGs) 上的應用與挑戰

人類發展指數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緊密連結。永續發展目標包含17項目標169指標,旨在2030年實現無人落後。人類發展指數作為福祉綜合指標,助力多目標評估。

**人類發展指數作為永續發展目標進展的綜合指標:**

* **目標3:良好健康與福祉**:健康維度對應降低死亡率與疾病控制。
* **目標4:優質教育**:教育維度匹配包容學習機會。
* **目標8:體面工作與經濟增長**:收入維度間接支持經濟機會。
* **目標1:消除貧困** 與 **目標2:消除飢餓**:高分數暗示低貧困與糧食保障。
* **目標5:性別平等**:補充如性別不平等指數直接適用。

**人類發展指數在衡量某些永續發展目標時的局限性與挑戰:**

人類發展指數強於基礎目標,但涵蓋不全:

* **環境永續性**:無環境數據,無法評估目標6(水與衛生)、7(清潔能源)、11(永續城市)、12(責任消費)、13(氣候行動)、14(海洋生命)與15(陸地生命)。高分數可能隱藏環境代價。
* **治理與和平**:未涵目標16(和平與制度)。
* **不平等問題**:原始版忽略目標10(減少不平等),雖有不平等調整人類發展指數補充。
* **夥伴關係**:目標17(合作)超出其範疇。

全面評估需整合人類發展指數、補充指標與專屬環境、治理數據,形成完整永續圖景。

## 人類發展指數的優點、侷限與批評

自1990年問世,人類發展指數深刻影響發展討論,從經濟導向轉向人本視角。但作為簡化工具,它優缺並存。

### 優點

* **綜合性與全面性**:融合健康、教育與收入,超越單一經濟數據,呈現社會全貌。
* **易於理解與溝通**:單一分數透明,便於比較與傳播。
* **促進政策制定者關注人類發展**:引導投資社會領域,提升教育醫療與生活品質。
* **凸顯不同發展路徑**:顯示經濟相似國家福祉差異,激發模式創新。

### 侷限與批評

* **未能完全反映不平等**:平均值掩蓋內部差距,如城鄉或性別差異。不平等調整人類發展指數雖補,但原始版不足。
* **忽略環境因素**:無永續考量,高分數可能建基資源耗損。
* **未考慮文化與精神層面**:量化忽略人權、民主、幸福與文化多樣。
* **數據來源與可靠性挑戰**:發展中國家數據不準或滯後,影響可比性。
* **簡化複雜現實**:三維度無法涵蓋治理、參與等深層因素。
* **權重設定的爭議**:等權重可能不符不同社會偏好。

人類發展指數是寶貴起點,宜搭配其他指標與質性分析,方得全面洞見。

## 結語:人類發展指數的未來展望與重要性

過去三十餘年,人類發展指數重塑進步定義,從經濟數字轉向多元福祉。它為決策提供基準,鼓勵投資核心領域。儘管有局限,其擴大選擇與機會的核心理念仍具指導力。

未來,隨著挑戰演變,人類發展指數或納入環境、數字技能、凝聚力與幸福等維度。不平等調整人類發展指數等擴展將強化公平關注。

在氣候、疫情、地緣與科技風暴中,人本發展至關重要。人類發展指數提醒,進步是人人享有健康、知識與生活權利的過程。它呼籲超越短期利益,推動包容、永續與公正政策,邁向繁榮未來。

## 常見問題 (FAQ)

人類發展指數 (HDI) 的三大構成要素具體是什麼?它們各自如何影響一個國家的HDI值?

人類發展指數由三大核心構成要素組成:

  • 健康長壽的生活:以出生時預期壽命衡量。預期壽命越長,代表國家在醫療保健、公共衛生和環境方面表現越好,對HDI值有正面影響。
  • 知識獲取:以預期受教育年限和平均受教育年限衡量。教育水平越高,人民獲取知識和發展潛力的機會越大,對HDI值有正面影響。
  • 適足的生活水準:以國民總收入 (GNI) 對數值衡量。GNI越高,表示人民的購買力和生活資源越豐富,但由於採用對數,收入從低到中對HDI的影響較大,從高到更高則影響遞減。

這三個要素相互獨立但又相互關聯,共同決定了最終的HDI值。任何一個維度的顯著提升或下降,都會直接影響國家的整體HDI排名。

如何查詢最新的全球人類發展指數排名?哪些國際組織負責發布這些數據?

最新的全球人類發展指數排名主要由聯合國開發計畫署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 發布。您可以在其官方網站上的《人類發展報告》(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中找到這些數據。UNDP 通常每年或每兩年發布一次報告,其中包含了詳細的國家排名、趨勢分析以及其他相關指標。

您可以訪問 UNDP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Data Center) 查詢最新的排名和數據。

台灣的人類發展指數近年來呈現出怎樣的發展趨勢?在教育、健康、收入方面有何亮點與挑戰?

台灣的人類發展指數近年來呈現穩健增長趨勢,持續維持在「極高人類發展」組別。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估算,台灣的HDI在全球排名中長期居於前列(例如,2022年約為全球第21名)。

  • 亮點:在健康方面,台灣擁有全民健保制度,預期壽命高;在教育方面,教育普及率高,識字率接近100%,人力資本豐富;在收入方面,GNI per capita 穩定增長,提供較高生活水準。
  • 挑戰:面臨人口老化、少子化對教育體系和勞動力市場的衝擊,以及高房價、貧富差距等社會不平等問題,這些都可能影響未來的 HDI 提升潛力。

香港的人類發展指數表現如何?與台灣相比有何異同?

香港在聯合國開發計畫署 (UNDP) 的最新報告中,人類發展指數長期名列前茅,例如2022年位居全球第四,屬於「極高人類發展」組別。

與台灣的異同

  • 相似之處:兩地均在健康(高預期壽命)、教育(高普及率和質量)和收入(高GNI per capita)方面表現卓越,均屬於亞洲高度發展的經濟體。
  • 不同之處:香港的預期壽命通常略高於台灣,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使其在GNI per capita上常有領先。然而,香港的貧富差距問題較為嚴重,高房價和社會不平等是其在 HDI 光環下需面對的嚴峻挑戰,這可能在不平等調整人類發展指數 (IHDI) 中有更明顯的反映。

除了HDI,還有哪些常用於衡量國家發展的指標?它們與HDI的側重點有何不同?

除了HDI,還有多個指標用於衡量國家發展,各有側重:

  • 國民生產總值 (GDP) 或國民總收入 (GNI):主要衡量經濟產出和收入,側重於物質財富的創造,不直接反映人民福祉。
  • 不平等調整人類發展指數 (IHDI):在HDI的基礎上,考慮了健康、教育和收入內部的不平等程度,側重於發展成果的公平分配。
  • 性別不平等指數 (GII):衡量國家在生殖健康、賦權和勞動力市場參與方面的性別差距,側重於性別平等。
  • 多維貧困指數 (MPI):識別在健康、教育和生活水準等多個維度同時面臨剝奪的人口,側重於貧困的複雜性和深度。
  • 全球競爭力指數 (GCI):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生產力、創新能力等,側重於經濟的長期增長潛力。
  • 世界幸福報告 (World Happiness Report):基於國民自評幸福感、社會支持、自由等因素,側重於主觀幸福感和生活品質。

人類發展指數的計算方法是否會隨著時間變化?這些變化對排名的影響為何?

是的,人類發展指數的計算方法會隨著時間進行調整。聯合國開發計畫署 (UNDP) 會定期審查並更新其方法論和各維度的最大/最小值,以確保指標能夠更準確地反映全球發展的現況和挑戰。例如,早期版本使用識字率,後來改為綜合預期受教育年限和平均受教育年限;收入指標也從GDP改為GNI並取對數。

這些變化可能會對國家排名產生影響:

  • **重新排名**:當方法調整時,各國的相對表現可能會發生變化,導致排名的升降。
  • **數據連續性**:為了保持數據的可比性,UNDP通常會回溯調整歷史數據,以便進行趨勢分析。
  • **更精確反映**:方法論的改進旨在使HDI更能捕捉到人類發展的複雜面向,例如對收入遞減邊際效益的處理,使得HDI更能反映不同發展階段的實際情況。

高HDI國家普遍具備哪些共同特徵?低HDI國家又面臨哪些典型困境?

高HDI國家普遍特徵

  • **完善的公共服務**:高品質的教育體系、普及的醫療保健和健全的社會福利制度。
  • **強勁的經濟實力**:高GNI per capita、穩定的經濟增長和多元化的產業結構。
  • **政治穩定與良好治理**:透明的政府、法治社會和較低的腐敗水平。
  • **高預期壽命**:通常受益於先進的醫療科技、良好的公共衛生和健康的生活習慣。
  • **高識字率與受教育水平**: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人力資本豐富。

低HDI國家典型困境

  • **貧困與飢餓**:普遍存在極端貧困,糧食安全面臨挑戰。
  • **醫療資源匱乏**:醫療基礎設施不足,疾病負擔重,預期壽命較低。
  • **教育機會有限**:識字率低,教育普及率不足,尤其是在女孩和偏遠地區。
  • **衝突與不穩定**:內部衝突、戰爭和政治動盪頻繁,阻礙發展進程。
  • **基礎設施落後**:電力、飲用水、衛生設施等基本公共服務缺乏。
  • **氣候變遷影響**:易受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天氣事件和自然災害影響,加劇發展困境。

政府或國際組織可以透過哪些政策或措施來有效提升一個國家的人類發展指數?

政府和國際組織可以從HDI的三大構成要素入手,採取綜合性政策來提升人類發展指數:

  • 提升健康長壽
    • 加大公共衛生投入,推廣疫苗接種和疾病預防。
    • 改善醫療基礎設施,確保醫療服務可近性與可負擔性。
    • 提供清潔飲水、衛生設施和營養食品。
  • 增進知識獲取
    • 實施普及且公平的義務教育,確保所有兒童都能入學。
    • 投資教育資源,提高教學品質,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的技能。
    • 提供成人教育和終身學習機會。
  • 改善生活水準
    • 推動包容性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提高國民收入。
    • 實施社會保障制度,減少貧富差距,確保基本生活保障。
    • 鼓勵創新和產業升級,提升經濟韌性。
  • 促進公平與永續
    • 制定減少不平等、促進性別平等的政策。
    • 將環境永續性納入發展規劃,應對氣候變遷。
    • 加強國際合作,獲得技術和資金援助。

為何有些國家經濟表現優異,但HDI排名卻相對不高?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這種情況說明了單純的經濟增長(如高GDP或GNI)並不必然等同於全面的人類發展。經濟表現優異但HDI排名相對不高的國家,可能存在以下問題:

  • 財富分配不均:經濟成果主要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廣大民眾未能從中受益,導致貧富差距懸殊。
  • 公共服務投資不足:政府可能未將足夠的經濟資源投入到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領域,導致人民的健康和教育水平未能隨經濟增長而提升。
  • 社會不平等:存在嚴重的性別、地域、種族或社會階層不平等,限制了特定群體獲取健康、教育和經濟機會。
  • 環境代價:經濟增長可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導致環境污染、資源枯竭,進而影響人民的健康和生活品質。

這強調了人類發展指數的價值,即提醒政策制定者,真正的發展是「以人為本」的,不僅要追求經濟上的富裕,更要關注人民的福祉、機會和選擇。

人類發展指數在衡量永續發展目標 (SDGs) 的進展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其局限性在哪裡?

人類發展指數 (HDI) 在衡量永續發展目標 (SDGs) 的進展中扮演著基礎性的角色,特別是與以下目標高度相關:

  • SDG3 (良好健康與福祉):HDI的健康維度直接反映預期壽命。
  • SDG4 (優質教育):HDI的教育維度直接衡量教育水平。
  • SDG8 (體面工作與經濟增長):HDI的收入維度間接反映經濟發展對生活水準的影響。

然而,HDI 在衡量SDGs時存在明顯的局限性

  • 缺乏環境維度:HDI完全不包含任何環境指標,無法衡量SDG6 (淨水與衛生)、SDG7 (清潔能源)、SDG13 (氣候行動) 等環境相關目標的進展。
  • 未直接反映不平等與治理:原始HDI是平均值,無法直接衡量SDG10 (減少不平等) 或SDG16 (和平、正義與健全制度) 等目標。
  • 未涵蓋其他社會經濟目標:如SDG5 (性別平等)、SDG11 (永續城市) 等,HDI無法直接反映。

因此,HDI是衡量SDGs進展的重要起點,但必須與其他更具體、更全面的指標(如IHDI、GII、環境指標等)結合使用,才能提供完整的永續發展圖景。

You may also lik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