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減損意思:完整解析與投資人必知的影響

資產減損意思:完整解析與應用

你是否曾經聽過「資產減損」這個詞彙?它在會計和投資領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影響著公司的財務報表和股價。 資產減損意指資產的價值減少,當資產的帳面金額超過經由該資產之使用或出售而回收之金額,即超過可回收金額列報,此時該資產即稱之為已減損。企業應認列減損損失,並明確規範企業應於何時迴轉減損損失以及應揭露之事項。讓我們先從基礎概念開始,一步步了解資產減損的意義、判斷方式、計算方法以及對投資人的影響。

資產減損的定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 價值減少:資產的經濟價值下降。
* 帳面金額與可回收金額:帳面金額高於可回收金額時,認定為減損。
* 會計處理:企業需要認列減損損失。

會計書籍插圖

資產減損的會計準則依據

資產減損並非隨意認定,而是有嚴謹的會計準則作為依據。究竟,我們應該依循哪個準則來判斷資產是否減損呢? 資產減損的會計處理主要依據國際會計準則第36號「資產減損」(IAS 36)。 IAS 36 的目的,係訂定企業用以確認資產之列報未超過其可回收金額之程序。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也針對國際會計準則第36號「資產減損」(IAS 36)提供了簡明扼要的概要說明。此概要指出,IAS 36適用於所有資產減損的會計處理,但有其他準則另行規範的情況除外。當資產的帳面金額超過其可回收金額時,即認定為已減損。

可以用下列表格簡單整理 IAS 36 的重點:

重點 說明
適用範圍 所有資產減損的會計處理,但有其他準則另行規範的情況除外。
減損認定 當資產的帳面金額超過其可回收金額時。
目的 確認資產之列報未超過其可回收金額。

IAS 36 的適用範圍:哪些資產適用與不適用?

IAS 36 規範了資產減損的會計處理,但並非所有資產都適用此準則。哪些資產受到 IAS 36 的規範,又有哪些例外呢?原則上,企業任何資產皆可使用IAS 36 進行減損,但也有例外情況,如存貨等資產的續後評價應依照其他準則規定。以下為 IAS36 適用之例外情況:

  • 存貨(見IAS 2);
  • 依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5號「客戶合約之收入」所認列取得或履行合約之成本所產生之合約資產;
  • 遞延所得稅資產(見國際會計準則第12號「所得稅」);
  • 員工福利所產生之資產(見國際會計準則第19號「員工福利」);
  • 屬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範圍內之金融資產;
  • 以公允價值衡量之投資性不動產(見國際會計準則第40號「投資性不動產」);
  • 國際會計準則第41號「農業」範圍內與農業活動有關且以公允價值減出售成本衡量之生物資產;
  • 屬資產之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號「保險合約」範圍內之合約及其所定義之所有保險取得現金流量資產;及
  • 依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5號「待出售非流動資產及停業單位」分類為待出售之非流動資產(或處分群組)。

受損的資產插圖

如何判斷資產是否可能減損?減損跡象有哪些?

企業應於每一報導期間結束日評估是否有任何跡象顯示資產可能已減損。評估是否有任何跡象顯示資產可能已減損時,應至少考量下列跡象:這些跡象可分為外部來源和內部來源兩大類。

外部來源資訊

外部來源資訊指的是來自企業外部環境的資訊,可能暗示資產價值正在下降。 這些資訊包括:

  • 資產市場價值於當期之下跌幅度顯著大於因時間經過或正常使用所預期者。
  • 企業營運所處之技術、市場、經濟或法律環境(或資產所屬之市場),已於當期(或將於未來短期內)發生不利於企業之重大變動。
  • 市場利率或其他市場投資報酬率已於當期上升,且該等上升可能影響用以計算資產使用價值之折現率,並重大降低資產之可回收金額。
  • 企業淨資產帳面金額大於其總市值。

近幾年,因全球受到疫情影響,許多企業的營運績效與資產現金流量皆受到影響,此時更應特別注意評估資產減損問題。

### 內部來源資訊

內部來源資訊則來自企業自身的營運狀況,可能暗示資產的效用正在降低。 這些資訊包括:

  • 可取得資產過時或實體毀損之證據。
  • 資產使用或預期使用之範圍或方式,已於當期(或將於未來短期內)發生不利於企業之重大變動。 該等變動包括資產閒置、計畫停止或重組資產所屬之營運、資產計畫在原預計日期前處分、資產經評估由非確定耐用年限改為有限耐用年限。
  • 自內部報告可得之證據顯示,資產之經濟績效不如(或將不如)預期。

可以透過以下表格來整理內外部資訊來源:

資訊來源 範例 可能影響
外部來源資訊 市場利率上升 降低資產可回收金額
內部來源資訊 資產過時或損毀 降低資產效用

資產減損的衡量:如何計算可回收金額?

當判斷資產可能已經減損後,下一步就是要衡量減損的金額。資產或現金產生單位之可回收金額係指其公允價值減出售成本與其使用價值兩者較高者。

  • 公允價值減出售成本: 指對交易事項已充分了解並有成交意願之雙方於公平交易中,經由資產或現金產生單位之銷售並扣除處分成本後所可取得之金額。
  • 使用價值: 係指預期可由資產或現金產生單位所產生之未來現金流量折現值。

簡而言之,可回收金額就是資產能夠帶給公司的最大價值,無論是透過出售或繼續使用。

財務報表分析

資產減損損失的認列與分攤

企業僅於資產可回收金額低於其帳面金額時,始應將其帳面金額減少至可回收金額,此減少部分即為減損損失。志聖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會計教學影片中也說明了,當資產的帳面金額高於其可回收金額時,就必須認列減損損失,將資產的帳面價值降低至可回收金額。

現金產生單位之減損損失應依下列順序分攤,以減少該單位(單位群組)內資產之帳面金額:

  1. 首先,減少該現金產生單位(單位群組)受攤商譽之帳面金額;且
  2. 其次,依該單位(單位群組)內其他各資產帳面金額之比例減少各該資產帳面金額。

資產減損損失的迴轉

資產減損損失一旦認列,是否就永遠無法恢復呢?其實不然。於以前期間已認列除商譽外之資產減損損失,僅於自前次減損損失認列後,用以決定該資產可回收金額之估計發生變動時,始應迴轉。 個別資產因減損損失迴轉而增加之資產(商譽除外)帳面金額,不得超過該資產若未於以前年度認列減損損失時所決定之帳面金額(減除攤銷或折舊)。 需要注意的是,已認列之商譽減損損失,不得於後續期間迴轉。

影片中也強調了資產減損迴轉存在上限,迴轉後的帳面金額不能超過未提列減損損失前的帳面價值。

如果你正考慮開始進行外匯交易或探索更多差價合約商品,那麼 Moneta Markets 億匯 是一個值得參考的平台。它來自澳洲,提供超過 1000 種金融商品,無論是新手還是專業交易者都能找到合適的選擇。

IAS 36 規則說明

特殊情況:商譽的減損測試

商譽是一種特殊的資產,代表企業合併時,收購方願意支付超過被收購方淨資產公允價值的金額。 由於商譽的價值難以直接衡量,因此其減損測試也與一般資產有所不同。企業合併所取得之商譽,應自收購日起分攤至收購者預期會因該合併綜效而受益之各現金產生單位或現金產生單位群組。 受攤商譽之現金產生單位應每年(及有跡象顯示該單位可能已減損時)藉由包含商譽之該單位帳面金額與其可回收金額之比較,進行該單位之減損測試。 已認列之商譽減損損失,不得於後續期間迴轉。

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的概要中也提及,在特定情況下,減損損失可以迴轉,但商譽除外。

從財報分析預測資產減損的可能性

身為投資人,你當然不希望投資的公司突然認列大筆資產減損,導致股價下跌。那麼,有沒有方法可以提前預測公司可能認列資產減損呢?財報狗的文章探討了投資人如何透過財報分析,提前預防公司因認列大筆資產減損而導致股價大跌的「財爆」情況。

  • 當獲利不佳的公司更換領導人後,可能提列資產減損: 新領導人為清理前任遺留問題,可能提列資產減損。
  • 獲利佳但自由現金流長期小於零,當獲利衰退時,可能提列資產減損: 自由現金流長期小於零代表公司過度投資,可能於業績轉差時認列資產減損。
  • 商譽佔公司總資產超過10%,需要隨時警戒: 商譽比重過高,代表公司可能高價併購,若被併購公司獲利不佳,可能導致商譽減損。

下跌的圖表,資產損失

資產減損案例分析

讓我們透過一些實際案例,更深入了解資產減損對公司財務狀況的影響。

  • 典範(3372): 2013年3月新董事長上任,第三季認列固定資產減損約2.5億元,導致EPS創歷史新低,每股虧損1.01元。
  • F-TPK(3673): 2010年上市後持續獲利,但2012年第三季EPS從前季近10元衰退至3元左右,並預計第四季認列設備減損與轉投資減損達17-22億元。該公司自由現金流長期小於零。
  • 聯陽(3014): 2011年前每季都賺錢,但2011年第四季爆出商譽減損達24.58億元,造成EPS達-11.95元。該公司商譽佔總資產的38.8%。
  • 宏碁(2353): 商譽佔總資產高達11%,遠高於競爭對手華碩(2357)的1%,並於2013年第三季提列了99.43億的商譽、商標等無形資產減損。

這些案例都顯示,資產減損可能會對公司的獲利能力和股價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投資人應密切關注公司的財務報表,並了解資產減損的相關知識,才能有效降低投資風險。

悲傷的投資者,股價下跌

資產減損意思常見問題(FAQ)

Q:什麼是資產減損?

A:資產減損是指資產的帳面價值超過其可回收金額,表示該資產的價值已經下降。

Q:如何判斷資產是否可能減損?

A:企業應定期評估是否有任何跡象顯示資產可能已減損,這些跡象來自外部(如市場價值下跌)和內部(如資產損壞)資訊。

Q:商譽減損損失可以迴轉嗎?

A:不可以。已認列的商譽減損損失,不得於後續期間迴轉。

You may also lik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