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概股是什麼?一文看懂中概股定義、發展與投資策略
中概股是什麼?
中概股,你一定聽過這個名詞,但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它是指那些主要業務或資產集中在中國內地,卻在海外股票市場上市交易的公司。這些公司通常透過複雜的架構,例如使用ADR(美國存托憑證)的形式,讓海外投資者也能參與投資。你可能會問,為什麼這些公司要選擇遠赴海外上市呢?讓我們一步一步來了解中概股的世界。
這裡補充一些關於 ADR 的資訊:
- ADR(美國存托憑證)是一種代表外國公司股票的憑證,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交易。
- ADR 方便美國投資者投資海外公司,無需直接參與外國市場的交易。
- ADR 的價格通常以美元計價,並反映基礎股票的價格波動。
中概股的定義與範圍
中概股的定義其實很廣泛。它不僅僅包含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也包括那些在香港上市,然後以ADR形式在美股市場交易的企業。這些公司通常在中國境內擁有多個子公司,負責主要的業務營運。截至2021年3月31日,在美上市中概股有263家,流通市值約1.62萬億美元,這個數字相當驚人!但你可能會發現,這些公司的市值分布並不像美股那樣均勻,呈現一種兩極分化的現象。中小市值公司居多,但也不乏大型龍頭企業,例如阿里巴巴、百度等等。
以下表格展示了在美上市中概股的市值分佈情況:
市值範圍 | 公司數量 | 佔比 |
---|---|---|
小市值(低於1億美元) | X | Y% |
中市值(1億美元 – 100億美元) | Z | W% |
大市值(高於100億美元) | 29 | N% |
中概股的發展歷程
中概股的發展並非一蹴可幾,而是經歷了多個階段的演變。從90年代至今,約有500家中國公司曾赴美上市,目前約160家仍在交易,總市值約1.3萬億美元。我們可以將其大致分為四輪上市熱潮:
- 第一輪 (90年代):以國有企業改制上市為主,例如上海石化、華能電力等。
- 第二輪 (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新浪、網易、搜狐等互聯網企業紛紛赴美上市。
- 第三輪 (2005年後):以百度上市為代表,開始對標美國科技行業,如新東方、分眾傳媒等。
- 第四輪 (2010年後):阿里巴巴上市達到高光時刻,涵蓋電商(京東、拼多多)、教育(好未來)、視頻(愛奇藝)、金融(360金融)等多個行業。貝殼網(鏈家地產)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募資21億美元,第一天股價上漲71%,市值超過400億美元。
每一輪熱潮都反映了當時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發展趨勢。你是不是也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中概股的行業分布越來越廣泛,從最初的傳統產業擴展到互聯網、科技、教育等新興產業?
企業為何選擇赴美上市?
早期,中國企業選擇赴美上市,主要原因之一是資金需求。當時,中國的資本市場相對不夠成熟,企業難以在國內獲得足夠的資金。透過VIE架構在境外融資,成為一種常見的選擇。另一方面,境外融資有時也伴隨著外資的引入,使得企業轉變為合資企業,這也間接導致了它們無法在境內上市。近年來,美國資本市場的註冊制也是一個重要的吸引力。相較於國內的審批制度,美國的註冊制不設盈利門檻,且對互聯網及高科技公司給予較高的估值。加上上市時間短、費用較低等優勢,使得許多新興企業傾向於選擇赴美上市。但為什麼美國市場對這些新經濟公司情有獨鍾呢?
以下是企業選擇赴美上市的一些主要原因:
- 更容易獲得資金:美國資本市場更成熟,可以提供更多的融資機會。
- 更高的估值:美國市場對新經濟公司給予更高的估值。
- 更快的上市流程:美國的註冊制上市流程更簡便。
中概股的行業與結構特徵
中概股的行業分佈集中在互聯網、教育、科技等新經濟領域。美國中概股新經濟板塊市值占比達87%,高於港股和A股。這也反映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趨勢,以及這些新興產業的巨大潛力。然而,中概股的市值分佈呈現兩極分化,中小市值公司居多,市值不足1億美元的公司占比38.9%;市值大於100億美元公司相對較少,約為29家。所有制結構則以私有企業和公眾企業為主。值得注意的是,在美中概股整體估值並不高。截至2020年8月15日,剔除虧損企業後在美中概股的PE中值為17.4,低於全部美股剔除虧損企業後的PE中值19.4。你認為造成這種估值差異的原因是什麼呢?
中概股的市場表現與風險
中概股的市場表現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自2016年以來,中概股累計跑贏滬深300和恆生指數,但相對納斯達克指數表現較弱。這種相對弱勢與頻繁遭遇做空有關。許多做空機構會針對中概股進行調查,一旦發現財務造假或其他違規行為,就會發布報告,導致股價大幅下跌。此外,中美關係的變化、監管政策的調整等,也會對中概股的市場表現產生影響。因此,投資中概股需要特別注意風險管理。
如果你正考慮開始進行外匯交易或探索更多差價合約商品,那麼 Moneta Markets 億匯 是一個值得參考的平台。它來自澳洲,提供超過 1000 種金融商品,無論是新手還是專業交易者都能找到合適的選擇。
中概股面臨的多次危機
中概股並非一帆風順,而是經歷了多次危機。這些危機的原因主要包括:
- 美股市場系統性風險:例如金融危機、經濟衰退等,會對整個美股市場產生影響,中概股也難以倖免。
- 中概股的信任問題:部分中概股存在財務造假等問題,導致投資者對其產生不信任感。
- 遭遇做空機構獵殺:做空機構會針對中概股進行調查,一旦發現問題就會發布報告,導致股價暴跌。瑞幸咖啡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這些危機提醒我們,在投資中概股時,必須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並保持警惕。
中概股的回歸路徑:雙重上市、二次上市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概股選擇回歸港股。主要的回歸路徑有三種:
- 私有化退市後再上市:公司先從美國退市,然後在香港重新上市。
- 雙重上市:公司同時在美國和香港上市,股票可以互相轉換。
- 二次上市:公司在美國已經上市,然後在香港再次發行股票,但主要上市地仍然是美國。
其中,二次上市因成本和合規要求較低,成為當下主流。那麼,雙重上市和二次上市有什麼區別呢?雙重上市的股票可以互相轉換,而二次上市的股票則不能。這意味著,雙重上市的股票流動性更好,但也需要滿足更高的合規要求。許多中概股已在香港雙重上市,退市風險影響較小。
以下表格比較了雙重上市和二次上市的差異:
特徵 | 雙重上市 | 二次上市 |
---|---|---|
股票是否可以互相轉換 | 可以 | 不可以 |
合規要求 | 較高 | 較低 |
流動性 | 更好 | 較低 |
多地上市的意義
多地上市對於企業和投資者都具有重要意義。對於企業而言,進可以獲得融資、拓寬融資管道,退可以防止中概政策收緊。透過在不同市場上市,企業可以接觸到更多的投資者,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此外,如果某個市場的監管政策發生變化,企業也可以透過其他市場來分散風險。對於投資者而言,多地上市大大提高了優質資產的可及性。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偏好,選擇在不同的市場投資同一家公司。
在選擇交易平台時,Moneta Markets 億匯 的靈活性與技術優勢值得一提。它支援 MT4、MT5、Pro Trader 等主流平台,結合高速執行與低點差設定,提供良好的交易體驗。
中概股的監管與退市風險
投資中概股,你不能忽視監管風險。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可下令交易所將中國大陸或香港企業摘牌,或直接取消這些公司在美國市場的註冊資格。彭博新聞指出,前總統川普上任後,美國對中資企業審計監管的關注熱度再度上升,並簽署行政命令加強對流向中資企業的美國投資的審查。華爾街分析師紛紛模擬中國公司被美國交易所除名的情景。截至2025年3月7日,共有286家中國公司在美國交易所上市,市值達1.1萬億美元。如果這些公司被摘牌,可能會被從全球指數中剔除,導致約110億美元的被動資金流出,其中94億美元將來自拼多多。美國財政部長也表示,若北京不退讓,美國不排除將中概股從美國交易所摘牌的可能性。SEC擁有眾多工具來實施中概股摘牌,包括命令交易所摘牌、取消在美註冊資格等。這些都可能對中概股的股價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在投資中概股之前,你必須充分了解相關的監管政策和潛在風險。
以下表格總結了中概股面臨的主要監管風險:
風險類型 | 描述 |
---|---|
SEC 監管 | SEC 有權將不符合要求的公司摘牌或取消註冊資格。 |
中美關係 | 中美關係的變化可能影響中概股的市場表現。 |
審計監管 | 美國加強對中資企業的審計監管。 |
中概股的未來展望
儘管面臨諸多挑戰,我們對中概股的未來前景仍然持樂觀態度。作者陳凱豐認為,中概股的存在和發展符合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不斷引入外資投入對於中長期的健康增長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需要加強對中概股的監管,改善公司治理結構。雖然過去幾年,中概股經歷了不少風波,但許多優秀的公司仍然在不斷成長,並為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相信在未來,中概股仍將是中美兩國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香港作為中概股回流的首選地
面對中美關稅大戰下在美中概股面臨的退市風險,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已做好準備,迎接中概股回流,並將香港作為其首選上市地。香港早在2018年就推行上市制度改革,包括允許尚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開放同股不同權限制,以及接受部分企業在當地進行第二上市等。香港計劃改善審批流程、優化雙重主要上市及第二上市門檻,以及研究設立退市後場外交易機制。港股日均交易額超過2400億港元,港股通累計淨買入4.30萬億港元。瑞銀分析指出,許多中概股已在香港雙重上市,退市風險影響較小。高盛測算,符合回流香港條件的27家中概股總市值为1.4萬億港元,覆蓋電商、金融科技、生物醫藥等領域,包括拼多多、滿幫、富途等公司。港交所預備迎接中概股“回流”,相信中概股回流將活躍市場、優化市場結構,吸引全球投資者和境內外資金流入香港市場。
中概股是什麼常見問題(FAQ)
Q:什麼是中概股?
A:中概股是指主要業務或資產集中在中國內地,但在海外股票市場上市交易的公司。
Q:中概股有哪些風險?
A:中概股的風險包括監管風險、市場風險、公司治理風險等,投資者需要謹慎評估。
Q:中概股的回歸路徑有哪些?
A:中概股的回歸路徑主要有私有化退市後再上市、雙重上市和二次上市三種方式。